◇◇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us)(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当你面对有专业门槛的假新闻   作者:李长青   最近有两条与医疗救助相关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   其中之一还在著名医学网站“丁香园”引发讨论,其公众号推送了一则新闻, 标题是《病人还有求生欲望,家属却决定拔管,作为医生怎么处理?》。笔者被 这个标题惊到了:这么显著违反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行为也值得拿出来讨论? 粗略看了一下内容才发现文不对题:这个故事中并没有医生的直接参与,而是病 人因为病重,医生评估没有好转希望,于是转运到了家里,拔管的事情也是在家 里发生的。这和病人在医疗机构里,在病人本人意愿被家属违反前提下,医生护 士拔掉生命支持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问题还不止于此。继续深挖细节,又发现诸多可疑之处。比如讨论焦点之 一的呼吸机:呼吸机是专业医疗器械,有很多复杂的设定,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和 相应的培训才能操作(给慢阻肺和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使用的无创呼吸机除外)。 而新闻里热传的是所谓“拔管”,说明是有创的机械通气呼吸机,那几乎不可能 交给病人家属操作和维护。笔者作为专业医师在国内外工作二十余年,也基本没 有见过让病人带着有创呼吸机回家的。   而从原版视频来看,病人并没有气管插管,床边也没有呼吸机的影子。因此 可以确定,所谓的“拔管”、撤掉呼吸机是子虚乌有。   仔细查看原视频,隐约可以看到病人有鼻胃管。鼻胃管虽然也是生命支持手 段之一,但那是为无法经口正常进食的人鼻饲营养用的,和气管插管的用途迥然 不同。很多病人和家属会误认为鼻胃管是维持呼吸的东西,把拔掉鼻胃管误认为 是拔掉气管插管。笔者就亲眼见过绝望的家属在病人宣告死亡后试图往鼻胃管吹 气。   失去营养支持人也会死亡,但那会发生在数天后。而网传新闻中说拔管后几 分钟人就没了,那说明鼻胃管的留置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这种“拔管”不会马上 造成病人死亡,家属的做法也没有太严重的错。   就是这么一个以讹传讹的假新闻,让众多网友感慨万千,纷纷参与讨论。最 后居然让以医疗专业人士为主要用户的丁香园也中招了。   另外一条视频内容是一人洗车时触电昏倒抽搐,另外一人开车经过,一开始 试图施救时也被电击,后来成功通过心肺复苏把人救活的故事。   但这个视频明显是摆拍出来的。触电昏倒的人因为全身肌肉痉挛,多是身体 挺直向后倒地,并且是不受控的。而视频中的人,先是慢慢坐下,然后又慢慢躺 下,明显是有意识地在保护头部。而施救的人“触电后”的颤抖表现也很假,明 显是在自控范围内;语音及文字解说中所说的发现被施救者“有心跳”而帮助他 做心肺复苏则属于外行表述。如果你认真看视频,还会发现视频前后两部分,两 辆车及躺倒的人所处的位置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非摄像头角度变化所致), 也就是分两次摆拍出来的。   仅仅两天,两则热传的视频就存在这么多虚假,网络上虚假视频的泛滥可见 一斑。   有很多关于短视频泛滥和上瘾的危害研究,但公众对虚假信息的危害严重性 还不够重视,尤其是对虚假视频还缺乏警惕。很多人还认为图片比文字真实可信, 视频又比图片更真实可信。实际上,短视频因为传播更快,接受度更高,加上视 频媒体平台的算法机制,早已成为假消息的主要媒介。视频造假的手法多种多样: 视频和文字不符,视频经过剪接处理,解说夸张和扭曲,等等。如今AI技术还可 以逼真地模拟名人的脸部和声音,往后造假的水平可能还会进一步提高。   当此情境下,无论你是为了找点快乐、受点感动还是为了学点知识而看短视 频,都难免为虚假信息所乘。尤其是对于那些期望从短视频学知识的群体而言, 虚假信息真可能会害死人。一些涉及专业知识的视频,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 可能难以分辨,比如上述两则视频中涉及医学常识的部分。里面的造假其实比较 低级,稍微有点专业知识和怀疑精神,就会发现可疑之处。但如果将来有专业人 员参与造假,在表演和解说上更用心一些,甄别的难度就会更大。   沉迷短视频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堪比吸烟、熬夜,其携带的假消息更是给社会 带来各种误导和负面情绪。但因为巨大的利益驱动和人类更愿意被迫接受信息的 本能使然,其泛滥趋势短时间内不可能逆转,沉迷其中的人也很难全身而退。   或许和健康生活、健康饮食一样,健康的社交媒体使用方式也只能是少数先 知先觉者的福利。要成为这个“少数人”中的一员,唯一的方式是提高自己的认 知、辨识和自制能力。 (XYS20240507)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us)(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