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姿态》评论四则
赵汀阳《非常姿态?!(漫画集)》
《非常姿态》:寻找漫画的智慧感觉
本报讯 当漫画这种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的艺术体裁越来越引起出
版界普遍重视的时候,集结青年哲学家赵汀阳漫画150幅、传达赵汀阳
与众不同的“思想型”漫画创作思路,展示哲学家对待文化和生活的
智慧视角的《非常姿态》一书,日前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
既明显地表现了赵汀阳对待学术和思想的典型态度——问题意识和智
慧感觉,也凸现了赵汀阳关于漫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另类”认识——
漫画不仅仅是讥讽的,同时它也用搞笑的场面表现幽默和思想。
赵汀阳是我国学术界非常有实力的思想家和学者,他近几年陆续
出版的《走出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个或所有问题》、
《人之常情》等书都在学界和大学生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由他
主做漫画的通俗哲学读本《画说哲学丛书》发行量高达4万多套,对哲
学精神的普及和智慧观念的阐扬,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与时下流行的讥讽型漫画创作路数不同的是,赵汀阳认为漫画还
应该通过幽默来表达一种思想和智慧。他认为讥讽型漫画(即揭露、
批评、讽刺,或取笑生活和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表达一些关于人生理
想的感慨)的重点不在画本身的幽默,而在对所画的事情的讥讽。尽
管人们有时会因为这种讥讽而发笑,并收获了一种愤愤不平的快感,
但却很少有精神和思想上的收获。赵汀阳主张的“幽默型”漫画以表
现幽默场面为重点,这类漫画没有清楚的价值观背景,摆脱了进行批
判的义务,它的幽默感很纯粹。有时候好像有点讥讽,但是又有着复
杂的意味;有的表面上是在搞笑,但又有着远远高于讥讽和批判水平
的思想深度。
(《中华读书报》1998.9.09.)
《非常姿态》耳目一新
王莹
1.笔简意繁的对比效应。
赵汀阳的漫画简洁明快,画面爽朗空灵,但作品的表现深度和力
度以及给读者的巨大感染与震撼却又不是能简简单单道得出的。以画
人为例,赵汀阳最多三、五笔便勾勒出一个“具体”的人来。像“人”
吗?不像。那不像人又是什么呢?怎么画才像人呢?人又该是什么样
子呢?说不清。为什么说不清?可能是因为各人理解的不同所致。想
想这一长串的问号最初只是起源于作者简单的几根线条。在《非常姿
态》的作品中,简明的画面与画面赋存的独特深意通过视觉与思维、
感性与理性的撞击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从而使作品本身的涵义更
加深远,悠长。这不能不说是赵汀阳的高明之处。
2.多向思维的运用及意义的不确定性。
在赵汀阳的漫画创作中,多向思维的运用可谓淋漓尽致。他的创
作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创作手法。思路宽阔,辐射,具有发散性。这
由此也使得作品本身的含义并非十分确定。但正如作者在本书序言中
所说:“我想表达的是多元的、另类的思想角度,不一定都是某种思
想的直接表达”。一幅作品,可以给出多种解释和意义,这恐怕是哲
理漫画的绝境罢。
(《中华读书报》1998.9.30. )
赵汀阳的漫画为什么流行?
□邱志杰
编者按:著名哲学家赵汀阳的漫画《非常姿态》刚一出版,就引
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应,许多读者朋友来稿评述赵汀阳的漫画作品,
以及赵汀阳的漫画所传达的哲学观点,本报特选2篇评论稿,以飨读者。
首先应该指出,赵汀阳一直是一个取书名的高手。他的每本著作
都有抢眼的名目,很能制造阅读欲与购买欲,像《论可能生活》,
《人之常情》,《一个或所有问题》和最近的《二十二个方案》都是
如此。他的书名的特点是往往有点愣头愣脑,既直接又天真,很像他
的漫画中那个用鼠标画的光头小胖子。赵汀阳的漫画我们曾散见于
《天涯》杂志、《中华读书报》之类的文人读物上。最近,可能是因
为他的合集《非常姿态?!》的取名非常地“非常”,它冲出圈子走
向了社会,俨然出现在各大地铁站台的书摊上,与各种教授办公室人
际术略的畅销书并肩而立,让人疑心它是不是真有这么流行?
原以为赵汀阳的漫画是只有读书人才可以喜欢的。显然,从它处
理的题材来看,有些是需要相当的知识背景才可能领略到其中妙处的。
比如说维特根斯坦撅着屁股给自己打针,后面也有一大串人撅着屁股
等他治好自己后给他们打针。如果读者不熟悉维特根斯坦的学说,就
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好玩的。在“他人的心灵在哪里”那幅画里,两个
人把胳膊穿过对方胸口一个心形的空洞里,耳朵则变成了问号。手穿
过他人胸部这个形象,美国的涂鸦画家基斯·哈陵也画过,赵汀阳肯
定没见过,因为感觉全然不同。他的出处是哲学史上那个被许多人烦
恼不已的“他人灵魂问题”———我通过内省可以明白无误地知道我
自己是有意志有心灵的,可是我怎么能证明眼前的这些人也像我一样
有他们的心灵呢?他们完全可以是一些行尸走肉,比如说一些互动性
和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机器人。赵汀阳没有也不想解决这个问题,相反,
他杜撰出这个荒唐的动作作为一种画面使这个问题的提问本身就显得
很怪诞。再比如黑格尔辩证法的形象化表达是大师把双手绞成麻花状
在玩魔方。这里所依托的已经不仅是基本的哲学理解,还包括人们阅
读黑格尔的大部头或者偶尔想到辩证法这个概念时脑子里那种晕头转
向的体验了。一般读书人想必因为读不懂黑格尔,在自卑与厌烦之中,
看到赵汀阳这样捉弄他,就有一种替自己出了气一般的快感,难免就
幸灾乐祸地喜欢起这种画来。
就此而言,赵汀阳的漫画与蔡志忠的刚好截然相反。当然,蔡志
忠画得也很好,他把东方的智者塑造得天真浪漫,很有人情味。而我
们从古书上读到的先贤大多数是形容枯槁,深不可测又玄又酷地透着
一些阴气的。蔡志忠笔下的老庄和禅僧是幽默坦然的生活的大玩家,
很可爱,不会吓着孩子。但从立意上看,蔡的漫画是对哲学的通俗解
说,可以看出是一种图像时代的幼学琼林。赵汀阳的漫画则显然是要
画给成年人看的,尤其是那些经常逛风入松和国林风,被各种各样聪
明的话语搞得很紧张的成人看的(正好我们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知
道后现代的某一派文人喜欢把一切都叫做话语和文本,可这些漫画显
然无法用这种胃肠来消化。我认为它们本身就是为了作为话语的对立
面才造出来的。赵汀阳的漫画有好多种,但最好的那些贯穿着一个基
本方法,那就是用图像消解话语。有人说过读哲学史最大的体会就是,
再荒唐的想法都有人曾经严肃地主张过。话语有无数种,有的深刻有
的聪明,有的严谨有的离奇。从画面里我们很难看出作者到底是不是
赞同某种说法,很显然在这里作者在装孙子。甭管什么话语,他总是
生硬地将其字面意思“准确”地图形化,特别是故意将隐喻装作是物
理描述,这有点儿像精神病学中的“机械性错误思维”。这种刻板思
维有一种妙用在于,大多数话语会因此变得新鲜,甚至变得好笑起来。
比如反思的“反”是由于一个头朝下的动作来图像化的。“Windows各
种版本”,Windows生硬地被画成了几种木头窗框,装作对微软的存在
一无所知,这显然是成心要气一气比尔·盖茨。凡是有点市场的话语
往往很“形象化”,但是“形象化”的话语经不起图像化,这是话语
的尴尬,夸张地说,就是思想的尴尬。这样的画面应该被看作是对话
语的消毒:别对什么话语都当真,可以形而下地把它看得很搞笑。维
特根斯坦有个忠告:不要想,而要看。在他那里,“看”也经常对
“想”构成消解。只不过赵汀阳别有用心,看到的尽是荒诞的事。如
果说蔡志忠的漫画是要轻松地把小孩教成大人,赵汀阳的画就是要把
一肚子话语的大人重新变成小孩般天真。大概因为只有孩子才有能力
纯真地、干干净净地看到点什么。
赵汀阳是职业哲学家,可以认为这些幽默画与他的身份有些联系。
但如果把这画当作与文字一样表达观点的东西,那就全错了。关系是
有的,但主要是与赵汀阳的哲学风格有关,而不是某个具体观点。
赵汀阳:以非常姿态行走
□宫创社
看《非常姿态》,第一感觉是有点怪。激烈的抨击和讽刺在这里
无踪无影,代之成为主旋律的,是一种反思气氛。作者是用一种宽容
而又探究的目光来观察这个世界的,这种风格,初次接触的人的确要
花些时间才能适应。看赵汀阳的漫画,不是一件省心的事儿。
在《非常姿态》中,哲学占有很特别的位置。不仅哲学家的姿态
自成一栏,在这一栏之外,哲学味也淡淡地见于各处,与幽默相伴相
生,很值得回味。作者有意地把一本书分为知识、观念、信仰、文化
等栏,力图从更广的范围内发掘幽默。赵汀阳在漫画中并没有提供世
界的答案,相反,他画“观念与事实总是有些出入”、“世界是不合
逻辑的,矛盾无处不在”。现代性是赵汀阳漫画的重要切入点,在探
究以电脑为象征的高科技和现代生活方式时,他虽然画出了一种矛盾,
却并不是简单的批判。广阔的内容和颇为温和的态度,使漫画有了很
大的思考空间。
漫画作为一种画体,和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名
称上,它们都宣告了自己的非正规性或开放性,然而,也和散文一样,
漫画在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被正规化、单向化了,成为一种宣传工具。
漫画的确可以用作宣教,但如果只是宣传说教,漫画的全面发展就无
从谈起。类似于《父与子》那样描绘日常生活的漫画在中国兴起是很
近的事,至于像《非常姿态》这样把文化与哲学都纳入漫画,则更是
把中国漫画扩展到很新的领域。和以宣传为目标的漫画相比,《非常
姿态》可以称之为“大漫画”,它不仅表现范围广,表现角度多,也
给读者以更大的自主性。这里欢迎思想。
《非常姿态》是走向漫画新领域的一条探索之路,其风格、题材、
取向都相当独特,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漫画创作领域里,赵汀阳正以
非常姿态行走。
(《中华读书报》1998.10.14.)
回到“书评书讯”